今年五一,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双创新高。然而,旅游企业的收入却并未像大家所预判的那样竹子开花节节高,甚至不少旅游企业不仅没有像外界预料的盈利拉满,更是在亏损的边缘徘徊多年?就连人气爆棚,坐拥大唐不夜城的西安曲江文旅,2022-2024三年累计亏损5.7亿元;而拥有甲天下山水的桂林旅游也同样拉胯,2020-2024年累计亏损9.62亿元。还有数不胜数的硬件一流的文旅企业,无论国有还是民营,也难以逃脱这样的德不配位,利不配名的魔咒。这种情况不仅仅在文旅行业,在洗浴行业更是表现尤为突出。 01、为何客流这么多,却不赚钱呢?
$ t8 d) N) z* N* y ]" k+ Z& b道理很简单。举个例子就明白了,比如农业近十几年来年年丰收,2024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4130亿斤。可你看到有多少农民赚钱了,有几个农民靠种地卖农产品发财了?
4 R; G2 d; \ p3 m( E0 }+ _" H为什么农产品不赚钱呢?利润不仅仅在于数量,更在于供需关系,农产品虽然产量高,但供需失衡,可替代性很强,尤其是定价权不在自己手里,因此很难赚到利润。同样的,在文旅行业,洗浴行业,如果你只能提供像农产品一样的低端服务业,比如洗澡,门票。赚钱一样很难。这也正是不少文旅企业人气很高却不赚钱的原因所在?需要说明的是,我们这里不讨论企业体制和管理水平,只是就事论事探讨为何人气很旺却没利润的原因。& F; k6 d5 \( F) T7 A
02、硬件过剩、内容不足- ]- B& v: M: z
好看的风景千篇一律,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。/ x9 F+ s) Y& Q
为何风风火火的文旅景区,大多虎头蛇尾。看看投巨资建设的张家界大庸古城就明白,大部分的文旅投资逻辑都沉浸在开发建设的惯性思维里无法自拔,砸重资建设,却因为服务乏善可陈,经营毫无新意难以吸引客人。更多的景区大多是观光模式,更多的洗浴就是门票和按摩,同样的仿古建筑,同样的美食街道,同样的产品,相同的体验,投巨资的项目只能提供低端服务业,无论多大,无论投资多少,最多就是几个小时逛一遍就了无趣味。客人在这里感受不到新鲜和惊喜,体会最深的只有乏味和上当,甚至景区内的美食街都在卖烤肠和臭豆腐,生意最好的美食门店竟然是汉堡包。! J3 i& |: ^6 N0 Z2 w7 l
03、德不配位,商不配名
6 b* K" L! r9 n, F* s硬件是骨骼,服务是血肉,经营是灵魂。6 a5 M& j' K& u7 n! q9 \" i" d
我考察了50多家超大规模洗浴,说白了就是放大版的洗浴,和小规模洗浴最大的区别就是大,就是装修材料不同。我走遍了除西藏、台湾、日本外的所有中国省份,也顺路考察了不少景区,最直接的体会就是:大同小异。以至于到现在,我每到一个新城市,更乐意逛一些不知名的小巷子,更乐意体验城市角落的人间烟火。 说到这里,你大概能明白为何不少文旅企业,不少大规模洗浴明明市场地位和声望很高,却赚不到钱的原因了吧(张培哲)。 |